
8月30日,以“芯”聚西永,共谋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集成电路产学研融合论坛(复芯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研院)召开。论坛由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电子科技大学指导,重研院主办。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聂红焰,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卫东,副总经理陈昱阳,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副校长徐红兵,产研院院长皮亦鸣,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重研院执行院长唐鹤,中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伦才,华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恒前,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周继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院长谢会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帘曦以及园区企业、研究院的领导、专家和学生一百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重研院院长张万里主持。

曾勇致辞
曾勇在致辞中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他表示,电子科大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双一流A类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他指出,三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重研院在科研立项、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绩,而西永园区是重庆市集成电路产业的聚集高地,产业生态完备,科技实力雄厚。重研院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学校与重庆市合作的重要布局,他希望未来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一道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陈昱阳致辞
陈昱阳在致辞中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他表示,近年来西永微电园按照补链条、聚人才、建平台、优环境的思路,不断优化集成电路生态体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了园区“三位一体”新格局。他希望,一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建设集成电路高水平研发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园区研究生院优势,共建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强化高水平科研人才引培。三要坚持以开放促合作。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不断引入资源,完善“举国体制+市场机制”的合作。

电子科大重研院成果发布

北理微电园成果发布

西电重研院课题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分别进行了成果发布。

校企合作签约

入孵企业签约
会上还举行了集成电路产学研联合攻关课题发布、校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和电子科大重研院入孵企业签约仪式。
中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伦才、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周继华、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肖梦梦、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翼围绕集成电路产学研融合分别作主题报告。

刘伦才作报告
刘伦才以“打造汽车芯片与汽车电子稳健供应链”为题作主题报告,从汽车芯片中心的生态打造、产品研发、产线建设等方面进行介绍,通过对汽车芯片与汽车电子产业链呈现三大特点进行阐述及当下汽车芯片薄弱环节的分析,表明了打造中国本土化稳健供应链势在必行的决心。

周继华作报告
周继华以“面向复杂环境的空天地立体网络及应用”为题作主题报告,从地基网、空基网、天基网的性能入手,通过对传统的有限二维地面扩展描述,进一步阐述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优势互补及对我国网络建设的重大意义。

肖梦梦作报告
肖梦梦以“碳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为题作主题报告,从碳纳米管晶体管背景入手,具体介绍了碳纳米管沟道的核心优势。通过集成微流体和碳纳米管信号处理电路对疾病进行自适应诊断,进一步诠释CNT FET生物传感平台器件对于临床医疗的重大意义。

张翼作报告
张翼以“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智能微纳医疗”为题作主题报告,从3D打印模块化磁性数字微流体平台、磁性数字微流体POC免疫诊断平台入手,介绍了基于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的磁性数字微流体控制、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检测。通过先进微纳制造技术与创新微纳材料的开发,实现个性化智能微纳医疗,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次论坛紧抓新时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为促进集成电路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探索跨地域、跨学科、跨高校新型体制做了有力支撑。